听院士讲课 到乡村实践的感受「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2019亚洲科学夏令营活动为来自各国的全体营员安排了太极拳和八段锦的学习课程。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张梓涵、朱小翠、李敏
暑假本是休息的时间,可是很多大学校园并不是静悄悄,仍很热闹,广东多所大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营、夏令营,让校园里充满浓浓的学习气氛。也有很多大学生暑假没有选择休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跨国夏令营开进大学校园
7月29日,第13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行开幕式。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营员和领队齐聚一堂。夏令营以“科学 青年 未来”为主题,为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等方面有杰出表现的青年科学人才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开幕式上,中国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和屠呦呦教授通过视频、音频方式表达对营员们诚挚的欢迎,送上热情洋溢的寄语。
本月16日,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了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山大学分营开营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陈新滋以《科学与人生中的偶然与必然》为题,为同学们讲授了本次科学营的第一课。陈新滋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科研经历,讲述了多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同学们通过科学现象、科学道理领悟人生中的偶然与必然。
同一天,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创客空间也举行了广东工业大学分营开营仪式。广东工业大学自2018年起承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体验和实践活动。在今年为期一周的科学营活动中,营员们参加团队破冰、对话系列讲座等科技交流活动,参与力学架构制作比赛、DIY擂台机器人对抗赛等多场科技实践活动,近距离接触创客空间、FASE方程式赛车、恩智浦智能汽车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还参观了广东科学中心、黄埔军校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
还是在7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9大湾区姊妹学校夏令学习营开营,来自香港与内地共10所中学的师生参加本次学习营。华南理工大学为夏令营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趣味素质拓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游览广东省博物馆,参观南沙区二期码头、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华润热电有限公司、明珠湾开发展览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
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华附联盟学校“砺儒学子”“鸿鹄学子”STEAM教育夏令营——航空科技项目最近结束。经过五天四夜在海鸥岛黄埔青少年军校的学习和历练,52个优秀学子收获了知识和朋友。记者了解到,本次夏令营还邀请了全国航模锦标赛花式飞行冠军、目前世界排名第12位的何聪发及团队亲自为学生们授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和带动同学们学习航模知识。
走出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7月11日,暨南大学同时举行三个活动的出征仪式: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百企千人”港澳台侨学生广州自贸区暑期实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南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织85支校级重点团队,并从中筛选50支“声教四海”党员先锋团队奔赴各地,开展精准扶贫、教育关爱、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共有121支队伍2000多名师生奔赴新疆喀什、湖南娄底,广东顺德、河源、梅州、揭阳、潮州、清远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广东药科大学选拔了5支队伍参与“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2支队伍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9支队伍参加资助政策下乡宣传,将分赴西藏林芝、贵州毕节、广东云浮等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有些社会实践很特别。7月29日,第一届亚洲教师研修工作坊开班仪式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亚洲教师研修工作坊是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子项目之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起举办。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教育与科技”,旨在帮助学员提高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了解,扩宽其国际视野,启发他们将新发现、新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和研究之中。一周时间内,将有四场分别为“亚洲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改变与挑战”“大学的网络推广:高校网站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中的使用和价值”和“国际学生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专题讲座。除校内培训以外,还设有移动课堂,学员将前往广州大学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港珠澳大桥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以加深他们对此次工作坊主题的认识与了解。